产品中心
1756-DH485
“国产替代” 中科融合 CEO 王旭光博士:我在硅谷做芯片已经很多年了,那里有很多芯片设计师、工程师。我们有巨大的市场,也有以前积累的巨大产业链。就自主建立体系来讲,我认为我们已经具备了核心要素,所以是比较乐观的。
去年年初,国内头部电商做了一次3D相机的选型,选了中科融合,为什么?因为按照3D点云的效果排名,我们排在前几位。再拆开来看就会发现相机里面的核心零部件没有一家是自产的,只有我们是自产的。什么东西贵,什么东西能自造,DLP、GPU,我们把它们换掉,我们里面用了很多国内头部工业相机厂商的工业摄像头,所以从技术逻辑上看还是比较容易的。
我认为AI、大模型出现后,细分场景有巨大的机会,大家还是各司其职,没有必要在价格上往死了卷。
赛那德 CTO 王义山:其实可以改变思路,如果参照电商的发展,不是说国外是这样做芯片的,我就硬要这样做,没必要。我们怎么国产替代电商云服务器,我们就怎么国产替代小型机。芯片、视觉感知已经有了,可能要创造一些新的模式,适合中国发展的模式。
富士康 工业AI负责人 卢锐:首先肯定是以客户制定供应商为,其次我们也是希望加速国产替代。像面阵、线阵的相机,2D的AOI、3D的AOI,我们希望现场更多工序和设备实现国产替代,稳定性要好,价格高一些也没关系。
“短中长期技术走向” 海康机器人 机器视觉研发总监 邱波:多光谱技术;视觉采集部分加速接口;AI技术;3D应用。
赛那德 CTO 王义山:中期,大模型、AI有了质的飞跃,以及电气控制和算法的发展,工业用机械手臂灵活性。
长期的技术就是人形机器人,除了特殊场景需要对一个特定功能进行加强,可能更多的是通用型的,以后所需要的就不是专门的工业机器视觉,很可能和居家的陪伴机器人差别没那么大,只是算法会有所差别。 富士康 工业AI负责人 卢锐:我认为短期还是在AOI设备,就是单点单工位情况。中期我们希望集各家所长,把光机电算一系列设备集成在一起。长期希望实现整个产线全自动化,目前产线还是处于半自动化状态,需要人为干预。
1756-DH485
1756OF6VI
1756OF8
1756OF8H
1756OG16
1756OH8I
1756ON8
1756OV16E
1756OV32E
1756OW16I
1756OX8I
1756PA72
1756PA75
1756PA75R
1756PAR2
1756PB72
1756PB75
1756PB75R
1756PBR2
1756PC75
1756PH75
1756PLS
1756PSCA2
1756RIO
1756-DH48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