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中心
6SE6440-2AD31-8DA1目前工业AI质检可解决3C消费电子、汽车及零部件等生产制造中面临的两大痛点:其一是质检工人招工难。通常质检工人眼睛一天要在强光下直射10个小时以上,容易造成工人视力迅速衰退;其二是人工检测难以保障日复一日稳定输出,若是遇到动辄每片上万的半导体晶圆,对工厂的损失惨重。
上述痛点让一众公司看到了一片亟待开拓的蓝海。格创东智AI架构师江渊在采访中表示,在面板行业,80%的质检人员可以被AI取代。腾讯云工业AI产品总监黄强表示,在AI质检上,腾讯看到了一个千亿级刚需市场。“单是3C电子产品的人工检测就有近300万人,按照一个人8万/年的用人成本,将是一个2400亿规模的市场。”
据IDC预计,到2025年中国工业AI质检整体市场将达9.58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62亿元),2021-2025年CAGR为28.5%。目前距离千亿级市场,工业AI质检市场仍有数倍空间,这让更多公司跃跃欲试,加速涌入战场。
在今年愈加激烈市场竞争下,IDC认为,工业AI质检市场仍将持续碎片化格局。目前以云服务商、AI质检创新企业、机器视觉软件企业这3类背景的厂商主导市场。而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、机器视觉检测装备商、综合AI企业、工控自动化企业、通信运营商等5类厂商正在加大投入切入市场。一场机器与机器之间的“内卷”正在加速展开。
初创公司:搭乘硅谷技术新风口,前微软高管“降维”打入AI工业质检
前微软(美国)SurfaceBook设计团队总监郭玮,曾为微软贡献了30余项发明专利。2018年他在看清中国AI场景化应用的势头之后,立马召集了一批擅长数据处理、平台技术和AI算法的海外精英回国创业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如今AI商业化浪潮中,市场分为三个层次:底层基础设施做芯片和算力、中间核心技术做大模型和大数据平台、上层场景化应用做解决方案落地。芯片除了技术还讲求生态,算力是国与国之间的比拼,大模型和大数据掌握在能烧得起钱的巨头手中,逐一分析排除下来,初创公司在中国有优势的地方就是做应用落地。
6SE6440-2AD31-8DA1
6SE6440-2AD31-8DA1